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揭示肾小管周围血管内皮细胞糖酵解代谢重编程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5/1/22浏览量:49来源:研究中心办公室

      内皮细胞丢失导致肾小管周围微血管稀疏,是慢性肾脏病(CKD)的特征病变,与CKD进展及肾脏不良预后相关。但其机制仍未阐明,尚无针对血管稀疏干预CKD的手段。


      基于此,2025年1月,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曹维教授团队在J Am Soc Nephrol发表题为“Glycolysis in Peritub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Microvascular Rarefaction in CKD”的文章,研究阐明了CKD时肾小管周围血管内皮细胞糖酵解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调控该内皮细胞糖酵解代谢重编程、促血管稀疏和肾脏纤维化的新机制,提示恢复管周血管内皮细胞糖酵解,可能是防治CKD的潜在治疗手段。


      本研究首先利用人/动物肾间质单细胞测序数据集,识别出管周血管内皮细胞(PTEC)是间质内皮细胞的主要亚群,并发现肾损伤后PTEC糖酵解相关代谢下调,与内皮细胞抗血管生成反应、肾小管周围微血管稀疏、以及肾纤维化的进展相关。研究进一步聚焦于糖酵解的关键调节因子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双磷酸酶3(PFKFB3)。实验性CKD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或单侧输尿管梗阻)和细胞实验证实,PTEC糖酵解受糖酵解关键分子PFKFB3调控,CKD微环境中增加的氧化应激可通过激活PTEC负调控转录因子KLF9,下调PFKFB3介导的糖酵解,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导致血管稀疏。最后,在实验性CKD模型中,通过Cre-lox系统特异性敲除内皮Pfkfb3,显著加重血管稀疏和肾脏纤维化;而通过肾脏原位注射AAV-Tie2-Pfkfb3特异性过表达内皮Pfkfb3,显著改善血管稀疏和肾脏纤维化。

管周血管内皮细胞糖酵解下调促微血管稀疏和慢性肾脏病进展

      本研究揭示了CKD时PFKFB3参与PTEC糖酵解下调,介导PTEC损伤和微血管稀疏的新机制,并提出靶向PTEC糖酵解代谢修复的治疗新策略。研究结果发表于J Am Soc Nephrol(IF:9.4),并被选作同期封面论文。J Am Soc Nephrol同期配发述评,评价“研究扩宽了对代谢重编程调控CKD进展的认识,为防治CKD提供了新靶标”。


论文信息:
1.Glycolysis in Peritub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Microvascular Rarefaction in CKD. J Am Soc Nephrol. 2025 Jan 1;36(1):19-33. (IF: 9.4)

Copyright @2017 国家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7709号